纪铭:不惧艰辛,享受乐趣 | 优秀学位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学术科研
百炼成钢
编者按
近期,我院博士生陈泽阳、纪铭获评202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业硕士司徒琳璟、吴岸林,本科生曹雅俊、王宇、朱景琛、郁一等6位同学获评2022年光华管理学院优秀学位论文。
百炼成钢。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形成初稿,正如钢铁锻造的漫长过程。有哪些必不可少亦或锦上添花的步骤呢?是广泛阅读?是深入沟通?还是咬牙坚持?
听听这些获奖同学的心得感悟。
开篇
我是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的博士生纪铭,在导师王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领导完美主义对下属工作结果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顺利完成,并有幸被评选为202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回顾论文规划和写作过程,像是一个披荆斩棘的闯关游戏,虽然一关一关充满困难,但闯关成功后回看却觉得收获满满。借由此次宝贵的机会,我仅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分享几点撰写博士论文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同学们的论文写作和研究有所帮助。
论文选题
我的论文是围绕领导者的完美主义倾向展开的,关于完美主义这一比较宽泛的研究兴趣是在硕士一年级的时候确立的,硕博期间我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随着对完美主义相关文献和实践的了解的深入,我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决定将其作为我的博士论文主题进行更系统的探索。
完美主义这一倾向在很多人群中都有体现,例如,我们身边就会有完美主义的同学、完美主义的家长、完美主义的老师等等,转换到与管理更加相关的工作场所中,完美主义可能体现在普通员工和领导等多种群体中。
针对这么广泛的一个研究主题,第一步就需要从大到小进行聚焦,选择一个感兴趣并且有研究价值的细分领域来开展后续工作。聚焦这个过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开展,一是要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查找文献中的研究空缺,发现哪个研究主题是重要且缺少探究的;二是要从实践中出发,发现哪些是真实工作场景中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我发现领导这一群体的完美主义倾向及其对下属的人际影响不仅在现有文献中非常匮乏,而且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例如,可以指导领导如何展现自身的完美主义、组织如何培训领导才能更有利于下属的绩效和创新等),因此,我就逐渐将研究选题聚焦到了领导完美主义对下属的影响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选题过程中要新颖和可行性相结合,有的时候我们会天马行空地想到一些很有创意的点子,虽然我们要鼓励发散性思维和创新,但是同时一定要考虑这些点子能否真正地落地和实现。
研究设计
在研究设计过程中,首先我们的头脑里要始终有一个整体观念,紧密围绕研究主题去规划研究框架。
其次,论文的研究设计是一个不断自我批判的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光华的老师们从入学就一直强调的重点。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每设计一个模型,我都会经历很多次的推翻和重建,这是一个有时会让人气馁的过程,但如果一个模型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可能拿出去说服其他人呢?
在自己反复推敲可能遇到瓶颈的时候,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听取大家的建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北京大学有很浓厚的学术氛围,我周围的老师同学们也都非常乐于奉献自己的学术观点。例如,我们每周的组会老师会给同学们很多机会来汇报自己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好好吸取大家的观点。也许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研究设计不要想着一步到位,通常我们会在不断讨论、思考、翻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原有的设想也许已经被别人做过,或者改动一些既定方向会使论文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和贡献。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果断更正自己的研究设想,一边实施一边灵活修正自己的研究模型。
我的研究设计中有一个令我非常记忆犹新的转折点,那是在2021年的12月30日,我和导师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讨论,决定将开发针对工作场所中普遍人群的完美主义量表改为开发只针对领导这一群体的完美主义量表。那时我的研究设计其实已经实施了一部分,但是考虑到论文的整体性和贡献度,我们还是果断地决定做这个调整,之后迅速补充新的研究数据并进行了新的数据分析。
第四,在应对突发状况时,一定要有Plan B。我在设计研究模型的时候,通常会思考一些备选方案和备选变量,甚至多设计一个研究模型。因为实证研究后续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很有可能出现突发问题,因此,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准备一个候补的Plan B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好方法。
最后,在时间上,我强烈建议同学们早点开始、详细做好一步一步的规划。因为整个论文完成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因此一定要给自己留够机动的时间。像很多同学一样,我会有一些拖延,可能截止日期就是生产力。因为深知自己这个缺点,所以我会尽可能给自己提前预留多一点时间、设定一些小的截止日期、实现突破的时候就奖励一下自己,这样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焦虑。
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预留充足的时间非常必要,我们要把额外的突发因素考虑进去。例如,我的研究是要针对实际的员工进行问卷收集,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样本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方有可能无法完全配合我设计的数据收集时间。
此外,数据分析实际是一个“learning by doing”的过程,真正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工具和方法是课堂以外的,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利用好网上资源、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同学、多多尝试,把不会的问题搞懂。回顾博士论文的数据分析工作,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论文写作
我的博士毕业论文是用英文进行写作的,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锻炼。我最初写出来的英文语句经常会像中文表述,根据导师的建议,我去阅读了一些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并吸收模仿他们的语句写法和学术写作规范,这个方法对于英文写作还不够纯熟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很有效果的。
此外,论文写完一定要耐心、细心地多读多修改。开题、预答辩、匿名评审和正式答辩时,老师们都会有很多宝贵的反馈意见,我们要认真听取,并尽可能地修改完善。
结语
总的来讲,博士论文从设计到完成是一个漫长、艰辛、又充满探索乐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非常感谢给予我无限支持的导师王辉教授以及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同时也希望即将毕业的师弟师妹们可以享受其中,并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论文创新点
在理论上,纪铭同学的论文对职场环境下的领导完美主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开发了一个完备的测量工具,并探讨了这种领导倾向对下属工作结果的影响,因此对于理解工作环境下领导完美主义的结构、内涵、人际影响,以及相关的文献都有很好的贡献。
在实践上,研究结果对于领导如何展现完美主义、组织如何培训领导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该论文与国内同期论文相比选题新颖、研究设计合理、数据分析可信、所得结论可靠、论文写作规范,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导师寄语
纪铭同学一入学就希望自己沿着学术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但随后遇到的不顺利甚至挫折,可能使你迷茫过,彷徨过,希望这个奖项的获得能坚定你的初心。
学术生涯与很多事情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VUCA,但“彩虹总在风雨后”,“不确定性”通常只是“调节变量”。祝福你“此去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在北大,在光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这个小小的获奖都成为你一生的美好回忆!